图书介绍

新公司法实施以来热点问题适用研究202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公司法实施以来热点问题适用研究
  • 王林清,顾东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8021777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82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608页
  • 主题词:公司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公司法实施以来热点问题适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公司法总则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3

第一章 公司设立制度中的新问题研究3

第一节 公司设立制度理论新问题3

一、新《公司法》确立公司设立制度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意义深远3

二、公司设立原则的历史演进4

三、公司设立行为性质的新学说及其评价7

四、必须确立公司设立登记法律效力的权威性和公信力9

第二节 公司设立中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12

一、新《公司法》确立的公司设立与成立的区分12

二、公司成立之日在新《公司法》中的界定12

三、组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的认股人中是否包括发起人13

四、新《公司法》对公开募集与定向募集的区别划分13

第二章 公司法人财产权制度新问题研究15

第一节 公司法人财产权理论新研究15

一、法人财产权性质的传统学说15

二、对法人财产权的新思考17

三、公司法人财产权为一种独立的综合性民事权利18

四、新《公司法》确立公司法人财产权的意义19

第二节 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20

一、可否执行公司财产清偿股东债务20

二、企业集团财产权的新探讨22

三、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是否构成公司财产的新探讨23

第三章 股东权利新问题研究25

第一节 股权理论中的新问题25

一、股权法律性质的新解读25

二、股权内容的新探讨29

三、股权的分类30

四、股权的行使32

第二节 股东权利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34

一、股东是公司终极所有者的新解读34

二、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是否享有股权34

三、股东固有权利的新研究35

四、股东可否拒绝接受在其加入公司时已经存在的章程条款36

五、公司修改章程限制或取消股东的原有权利的新分析38

六、股东请求强制公司分配利润的新研究40

七、限制控股股东的表决权的新探讨41

八、股东自愿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承诺是否有效42

第四章 公司社会责任新问题研究43

第一节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新研究43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43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兴起44

三、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反思46

四、公司社会责任在我国《公司法》的引进48

五、对我国新《公司法》确立的公司社会责任的评述49

第二节 公司社会责任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51

一、公司对外捐赠问题新探讨51

二、公司可否撤销对外捐赠合同的新解读53

第五章 公司章程新问题研究54

第一节 公司章程理论新研究54

一、公司章程性质的新解读54

二、公司章程与设立协议关系的新探讨57

三、公司章程对目的范围限制的新分析58

第二节 公司章程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62

一、公司能否以其对法定代表人的任命不符合公司章程规定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62

二、与《公司法》规定不一致的章程条款效力的新解读63

三、公司章程可否规定公司重大决策须经全体股东一致通过65

四、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中除名条款效力的新分析66

五、授权董事会调整董事人选的章程条款法律效力的新探讨67

第六章 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新问题研究69

第一节 公司法定代表人理论新研究69

一、法定代表人的基本理论69

二、我国的法定代表人制度72

三、任免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新探讨74

四、法定代表人代表行为的新分析75

第二节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76

一、公司文件是否必须加盖公司印章?76

二、法定代表人之外的其他人是否可以代表公司??77

三、公司意志是否只能由法定代表人表达?78

四、变更法定代表人是否以工商登记为生效要件?79

五、变更法定代表人是否需要提交修改后的公司章程?79

六、公司超过《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30条规定期限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是否需要重新确认?80

第七章 公司担保制度新问题研究82

第一节 公司担保理论的新研究82

一、公司担保制度概述82

二、我国公司担保制度的发展84

三、新《公司法》下的公司担保制度85

四、新《公司法》下公司违规担保的效力87

五、新《公司法》下相对人的审查义务89

第二节 公司担保制度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90

一、公司章程未规定对外担保决策机关时,对外担保决议由谁作出90

二、公司章程规定的担保决策机关可否转授权91

三、超过公司章程限额担保的效力91

四、公司违规担保的决议被撤销后,担保合同是否有效92

五、上市公司违反《担保通知》提供担保的效力92

六、上市公司的关联担保是否必须经独立董事批准93

七、董事会表决关联担保事项时关联董事是否必须回避93

八、公司脱法担保行为的效力93

九、新《公司法》生效前公司经董事会决议对外提供担保案件的审判94

第八章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新问题研究96

第一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新研究96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96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理基础98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引进101

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102

第二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104

一、注册资本显著不足可否作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事由的新探讨104

二、股东之间的共有关系可否作为否认公司法人人格事由的新思考105

三、逆向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新分析106

四、否认实质一人公司法人人格的新思维106

五、公司保证人否认公司法人人格权利的新解读107

六、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中过错因素的新研究107

七、公司债权人请求否认公司法人人格是否受诉讼时效期间限制?108

八、股东连带责任的性质108

第九章 关联交易制度新问题研究110

第一节 关联交易理论新研究110

一、关联交易的定义与特征110

二、关联交易的积极价值114

三、关联交易的潜在风险115

四、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116

第二节 公司关联交易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121

一、关联股东表决关联事项时是否必须回避121

二、程序合法是否构成绝对抗辩事由122

三、母公司债权的受偿顺位123

四、利用关联交易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刑事责任123

五、关联方拟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的条件123

第十章 公司决议瑕疵诉讼新问题研究125

第一节 公司决议瑕疵诉讼理论新研究125

一、公司决议瑕疵诉讼概述125

二、公司决议瑕疵诉讼的提起128

三、公司决议瑕疵诉讼的法律后果132

四、我国公司决议瑕疵诉讼制度的完善134

第二节 公司决议瑕疵诉讼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135

一、公司决议无效之诉是否受期间限制的新分析135

二、公司决议瑕疵诉讼是否适用调解或和解的新探讨136

三、法院可否以瑕疵轻微为由驳回诉讼的新思考136

四、董事和监事可否提起公司决议撤销之诉的新解读136

五、公司决议瑕疵诉讼中的诉讼保全137

六、公司决议瑕疵诉讼的案件管辖137

七、公司决议瑕疵诉讼与股东代表诉讼的区别137

八、公司决议无效是否仅得以诉讼方式主张138

第二部分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141

第十一章 公司资本原则新问题研究141

第一节 公司资本原则理论新研究141

一、公司资本三原则141

二、公司资本形成制度145

第二节 公司资本原则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149

一、股东可否在公司增资时分期缴纳出资的新分析149

二、清算程序中股东是否继续履行尚未到达出资期限的出资义务的新解读149

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可否分期缴纳出资的新探讨150

第十二章 最低注册资本制度新问题研究154

第一节 最低注册资本理论新研究154

一、设立最低资本制度的意义154

二、对最低资本制度价值的反思与批判155

三、我国《公司法》关于最低注册资本制度的立法158

四、对我国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制度的改革展望160

第二节 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161

第十三章 出资制度新问题研究164

第一节 出资制度理论新研究164

一、财产及财产形态的含义164

二、从公司资本信用到公司资产信用理论看出资形态的演变166

三、现物出资的适格条件168

四、以已经设定抵押的财产作为出资设立公司的效力171

第二节 公司出资制度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176

一、瑕疵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资义务的应如何救济?176

二、股东是否可以用股权出资?177

三、股东交付作为出资的股权后,如果股价暴跌,严重贬值,是否违背公司资本确定原则?180

四、股东以非货币出资,公司成立后因市场行情导致其出资有显著差额,是否应由出资股东承担出资不实的民事责任?181

五、投资人是否可以债权出资?182

六、公司章程中规定出资者以货币出资,但实际出资时却以实物替代,应否认定其已出资?183

七、非法获得的现金能否作为对公司的出资?184

八、股东可否以商誉出资?186

九、追究股东出资不实的责任是否受诉讼时效的限制?186

十、债权人与公司发生合同纠纷,是否可以直接起诉出资不足的股东要求其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合同责任?190

十一、如何认定抽逃出资的标准?192

十二、如何认定以“过桥借款”方式缴纳出资的股东责任?192

第十四章 股东资格新问题研究194

第一节 股东资格理论新研究194

一、股东资格与出资关系的新思维194

二、确定股东资格的新标准197

第二节 股东资格认定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204

一、有限责任公司能否罢免不履行出资义务股东的资格的新探讨204

二、出资瑕疵时认定股东资格的新分析205

三、股东继受股权行为瑕疵时能否继续保留股东资格206

四、在隐名出资情形下,股东资格如何认定?206

五、冒名出资情形下,股东资格如何认定?208

第十五章 股东知情权制度新问题研究210

第一节 股东知情权理论新研究210

一、股东知情权制度概述210

二、股东知情权的范围213

三、股东知情权的行使215

四、新《公司法》确立的股东知情权制度的完善216

第二节 股东知情权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218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否复制公司会计账簿218

二、股东可否查阅新《公司法》实施前的公司会计账簿219

三、股东查阅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决议是否以正当目的为必要219

四、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可否复制相关文件219

五、知情权诉讼是否以公司拒绝股东的查阅请求为前提220

六、股东知情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如何计算220

七、股东行使查阅权是否受年限限制220

八、股东知情权诉讼的被告如何确定220

第十六章 一人公司制度新问题研究222

第一节 一人公司理论新研究222

一、一人公司概念、特征和分类222

二、一人公司的争论和发展223

三、我国一人公司制度的确立226

四、我国一人公司制度的完善227

第二节 一人公司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228

一、一人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认228

二、股权转让形成的衍生型一人公司229

三、一人公司与国有独资公司关系229

四、一人公司的财务审计229

五、“实质上的一人公司”是否适用《公司法》的一人公司规范230

六、股东侵犯一人公司利益的刑法责任230

七、一人公司可否构成单位犯罪主体230

第三部分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235

第十七章 优先购买权制度新问题研究235

第一节 优先购买权理论新研究235

一、优先购买权基础的新思考235

二、优先购买权前提的新解读237

三、优先购买权行使的新探讨240

四、完善优先购买权制度的新思维241

第二节 优先购买权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243

一、股东未通知其他股东而与第三人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243

二、优先购买权的诉讼期间244

三、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期限244

四、夫妻财产分割中的优先购买权244

五、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时的优先购买权245

六、股东招标转让股权与优先购买权245

第十八章 股份(权)收购请求权新问题研究246

第一节 股份收购请求权理论的新研究246

一、股份收购请求权制度价值的新探讨246

二、股份收购请求权法理基础的新解读248

三、股份收购请求权适用的新分析249

四、股份收购请求权在我国的演进251

五、完善我国股份收购请求权的新思维252

第二节 股份收购请求权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255

一、股东行使股份收购请求权是否以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为前提255

二、公司章程可否限制或剥夺股东的股份收购请求权256

三、公司章程可否规定法定之外的异议股东请求收购股份事由256

四、股东与公司的协商是否是股东起诉的前置程序256

五、股东自何时起有权请求法院决定股份转让价格257

六、股东逾期向法院起诉请求决定股权转让价格的法律后果257

七、股份价格的评估费用负担258

八、股东可否请求其他股东收购其股份258

第四部分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261

第十九章 设立中公司新问题研究261

第一节 设立中公司理论新研究261

一、设立中公司法律地位和性质的新探讨261

二、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前所为的与设立无关的行为效力新分析262

第二节 设立中公司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263

一、设立中公司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吗?263

二、出资人或者发起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公司设立必要行为时,债权人可以向谁主张权利?264

三、出资人或者发起人以“公司”、“公司筹备组”等设立中公司的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的,债权人可以向谁主张权利?265

第二十章 公司设立瑕疵制度新问题研究267

第一节 公司设立瑕疵制度理论新研究267

一、公司设立瑕疵制度267

二、公司设立无效的原因269

第二节 公司设立瑕疵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271

一、公司设立协议无效是否导致公司不能成立?271

二、公司设立无效之诉是否受诉讼时效的限制?272

三、有权提起公司设立无效之诉的主体有哪些?272

四、提起公司设立无效诉讼的法律后果是什么?273

五、公司设立无效的判决是否具有溯及力?274

第二十一章 公司发起人制度新问题研究275

第一节 公司发起人理论新研究275

一、发起人法律地位的新思考275

二、发起人法律责任的新解读277

第二节 公司发起人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282

一、机关法人作为公司发起人或者设立人的新探讨282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作为公司发起人的新分析282

三、公司成立后,谁有权要求出资不足的发起人承担违约责任?284

第二十二章 累积投票权制度新问题研究286

第一节 累积投票权理论新研究286

一、累积投票制的定义和功能286

二、累积投票制的弊端与缺陷288

三、累计投票制的历史演变290

四、累积投票制的出路291

第二节 累积投票制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294

一、累积投票制与资本多数决294

二、特定股份所能选出的董(监)事人数294

三、累积投票制选出的董(监)事的罢免295

四、我国《公司法》体系下公司董事会可否采用分期轮换制295

五、上市公司是否必须采纳累计投票制295

六、有限责任公司可否采纳累计投票制296

第二十三章 表决权信托制度新问题研究298

第一节 表决权信托理论新研究298

一、表决权信托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新解读298

二、完善我国表决权信托制度的新措施299

第二节 表决权信托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302

第二十四章 监事会制度新问题研究304

第一节 监事会理论新研究304

一、监事会的定义与类型304

二、监事会制度的基础和功能306

三、监事会制度的争论307

四、我国监事会制度的改革309

第二节 监事会制度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312

一、监事会的代表公司权312

二、监事会的提案权312

三、监事是否负有竞业禁止义务313

四、监事可否单独行使监事会的职权313

五、监事是否只能由自然人担任313

第二十五章 独立董事制度新问题研究315

第一节 独立董事制度理论新研究315

一、独立董事的定义和功能315

二、独立董事的权利和义务317

三、独立董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19

四、独立董事制度的争论320

五、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322

第二节 独立董事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323

一、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界定323

二、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323

三、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应占多大比例324

四、独立董事可否职业化324

五、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有何实质区别325

六、独立董事与一般董事义务有何区别325

七、独立董事是否应对第三人承担责任327

八、从我国独立董事被处罚第一案中应获得什么启示327

第五部分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333

第二十六章 证券发行制度新问题研究333

第一节 证券发行理论新研究333

一、证券公开发行特征与性质界定333

二、公开发行证券监管制度——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博弈335

三、证券公开发行——一种合同行为的解读337

第二节 证券发行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338

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方式与定价机制338

二、储架发行制度对证券市场的积极意义339

三、证券法如何规定非依法定程序或条件发行证券的法律责任340

四、如何区分私募发行与公开发行341

第二十七章 股权转让制度新问题研究344

第一节 股权转让理论新研究344

一、股权转让意义的新解读344

二、股权转让原则的新分析345

三、股权转让程序的新探讨348

四、股权转让效力的新思考357

第二节 股权转让中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359

一、股东可否转让部分股东权利359

二、工商登记在股权转让过程中的效力359

三、“股东”可否在公司设立登记前预先转让股权360

四、导致股权归于一人的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360

五、未上市股份公司股权的转让场所360

六、违反主管部门批准程序订立的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361

七、国有股权转让中的评估程序361

八、外资企业股权转让的特殊限制362

九、股权继承中的人数限制问题362

第二十八章 股份回购制度新问题研究364

第一节 股份回购理论新研究364

一、股份回购的潜在危害364

二、股份回购的积极价值366

三、我国的股份回购制度368

四、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完善369

第二节 股份回购中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370

一、公司超出数量限制回购股份的效力的新探讨370

二、公司接受本公司股份作为质押权标的的新思维371

三、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价格确定的新分析371

四、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股东权利的新解读371

五、有限公司收购股东股权的新思考372

第三节 境外关于股份回购制度比较研究372

第二十九章 股份回购股份财源新问题研究376

第一节 公司股份回购财源理论新研究376

一、限制公司回购股份财源基础的新探讨376

二、我国新《公司法》对公司回购股份财源限制的规定及其不足379

三、完善我国新《公司法》对公司回购股份财源限制的思考380

第二节 公司回购股份中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381

一、对公司回购股份可否动用公司资本的新探讨381

二、新《公司法》对税后利润的新规定381

三、公司超出财源限制回购股份处理的新思维382

第三节 境外关于公司回购股份财源立法例比较研究382

一、美国公司法382

二、日本公司法384

三、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385

第六部分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389

第三十章 公司董事制度新问题研究389

第一节 公司董事理论新研究389

一、公司董事的法律地位389

二、公司董事对公司的义务391

三、董事对公司的责任399

四、董事对公司债权人的民事责任402

第二节 公司董事制度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405

一、董事是否仅限于公司股东方担任405

二、董事是否可以由法人担任405

三、董事履行职责有哪些方式406

四、关联董事的回避表决义务406

五、董事对公司责任的法律性质407

六、董事自我交易的法律后果407

七、没有参加董事会决议的董事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408

八、董事之间是否互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408

九、离任董事是否对公司负有法律义务409

第三十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新问题研究411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理论新研究411

一、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演进411

二、股东代表诉讼的制度价值413

三、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414

四、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417

五、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后果419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421

一、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关系421

二、股东可否依据《公司法》第152条申请仲裁421

三、如何理解股东代表诉讼案件的管辖422

四、股东代表诉讼的案件受理费422

五、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诉讼费用担保423

六、股东代表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应当如何分配和承担423

七、原告股东的持股比例在诉讼程序中发生变化时如何处理424

八、公司可否申请撤销股东提起的代表诉讼424

九、股东提起代表诉讼后,公司可否就同一事项再次起诉424

十、其他股东在代表诉讼中的地位如何425

第七部分 公司债券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429

第三十二章 公司债券制度新问题研究429

第一节 公司债券理论新研究429

一、公司债券的概念与功能429

二、公司债券的种类431

三、公司债券的发行434

四、公司债券的转让436

五、公司债券的偿还与转换437

第二节 公司债券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439

一、公司债与普通公司债有何区别439

二、公司债券与股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439

三、公司债券是否必须进行信用评级440

四、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的创设441

五、影响可转换公司债券价值的因素441

六、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442

七、垃圾债券的定义和运用443

八、公司债券是否可以提前偿还443

第八部分 公司财务、会计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447

第三十三章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新问题研究447

第一节 公司财务、会计理论新研究447

一、公司财务、会计定义与意义的新解读447

二、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新分析448

三、公司利润分配的新探讨452

第二节 公司财务、会计中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456

一、公司利润如何计算456

二、公司财务报表的合并457

三、公司公积金制度458

四、公司持有自己股份的会计处理459

五、建设股息的分配460

六、审计报告意见的类型461

七、公司可否进行中间分配461

八、上市公司股利发放有关日期的确定462

九、上市公司如何派发股利463

十、公司违法分配的后果463

十一、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民事责任464

十二、与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有关的刑事责任464

第九部分 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469

第三十四章 公司合并制度新问题研究469

第一节 公司合并理论新研究469

一、公司合并概述469

二、合并程序中的股东保护470

三、合并程序中的债权人保护473

四、公司合并的无效与可撤销476

第二节 公司合并中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477

一、公司合并与公司并购477

二、公司合并与公司收购477

三、公司合并的性质478

四、吸收合并中的公司增资478

五、公司合并中的排挤式合并478

六、公司合并后的变更或设立登记479

七、公司合并后的债务承担479

八、合并程序中的垄断问题480

第十部分 公司解散和清算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483

第三十五章 公司解散制度新问题研究483

第一节 公司解散理论新研究483

一、公司解散的概念和特征483

二、公司解散的意义484

三、公司解散后清算期间的法律性质484

四、公司解散的效力486

五、公司解散的程序486

六、公司解散的原因和种类487

七、公司解散的公示489

第二节 公司解散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490

一、公司终止时间的新探讨490

二、公司解散后订立的与清算无关的合同效力的新分析491

三、自愿解散中异议股东可否请求收购其他股东的股份从而维持公司492

四、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的后果492

五、登记机关主动注销公司登记的新思考493

第三十六章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新问题研究495

第一节 公司司法解散理论新研究495

一、公司司法解散概述495

二、公司司法解散事由498

三、公司司法解散的当事人500

四、公司司法解散的效力501

五、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完善502

第二节 公司司法解散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504

一、解散公司诉讼中的保全措施504

二、解散公司诉讼中的调解504

三、解散公司诉讼案件的审理程序505

四、解散公司诉讼案件的级别管辖505

五、解散公司诉讼案件的受理费506

第三十七章 公司清算制度新问题研究507

第一节 公司清算理论新研究507

一、公司清算制度概述507

二、公司清算义务人的新解读509

三、公司清算人的新分析511

第二节 公司清算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515

一、清算组以自己还是公司名义活动515

二、清算组的工作方式515

三、强制清算的启动事由516

四、强制清算的申请人516

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是否为清算义务人516

六、清算组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是否必须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517

七、公司注销登记后,股东发现未经清算的公司财产,可否主张权利517

八、清算组成员是否对外承担连带责任518

第十一部分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523

第三十八章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新问题研究523

第一节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理论新研究523

一、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定义523

二、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525

三、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权利和义务527

四、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解散和清算527

第二节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529

一、外国公司分支机构与外商独资企业的区别529

二、外国公司与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联系和区别529

三、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在境内发生的法律关系是否属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530

四、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可否成为涉外民事诉讼的送达对象530

第十二部分 公司法中法律责任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535

第三十九章 审计机构民事责任制度新问题研究535

第一节 审计机构民事责任理论新研究535

一、审计机构民事责任基础的新探讨535

二、审计机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新分析539

三、审计机构民事责任承担的新思考543

第二节 审计机构民事责任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544

一、审计机构人员的个人赔偿责任544

二、评估、验资和验证机构之间的责任顺位545

三、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担保人之间的责任顺位545

四、债权人索赔依据的合同无效是否可以免除审计机构的民事责任545

五、审计机构民事责任的诉讼时效期间546

六、审计机构过错的鉴定机制546

第十三部分 公司法附则热点问题与法律适用研究551

第四十章 公司实际控制人新问题研究551

第一节 实际控制人理论新研究551

一、实际控制的新界定551

二、实际控制手段的新探讨552

三、实际控制人认定标准的新思考555

四、规范实际控制人的新路径558

第二节 实际控制人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559

一、控制与控股的区别559

二、实际控制人与公司股东的关系559

三、实际控制人可否成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责任主体560

四、实际控制人与事实董事和影子董事560

五、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披露要求561

第四十一章 公司法时间效力新问题研究562

第一节 公司法时间效力理论新研究562

一、法的时间效力概述562

二、公司法的时间效力565

第二节 公司法时间效力的司法实务与行政执法实务研究567

参考文献569

热门推荐